

如何把握自闭症孩子“选择”的“度”?(下)
- 分类:科普指南
- 作者:小月月
- 来源:小小月亮船
- 发布时间:2021-02-23 09: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表达选择的方式有很多,如果孩子有主动语言的表达,可以直接说出来,对于无语言或者可以仿说但不明白什么意思的孩子可以用手势,或者指一指,或者用图片来交流都是可以的,所以我们的选择,应该适用于各种年龄段和不同特征的孩子。今天我们来给大家介绍选择板的使用。
如何把握自闭症孩子“选择”的“度”?(下)
【概要描述】表达选择的方式有很多,如果孩子有主动语言的表达,可以直接说出来,对于无语言或者可以仿说但不明白什么意思的孩子可以用手势,或者指一指,或者用图片来交流都是可以的,所以我们的选择,应该适用于各种年龄段和不同特征的孩子。今天我们来给大家介绍选择板的使用。
- 分类:科普指南
- 作者:小月月
- 来源:小小月亮船
- 发布时间:2021-02-23 09:00
- 访问量:
昨天我们讲到的例子中,大多都是用语言说出来的,但其实我们表达的方式有很多,如果孩子有主动语言的表达,可以直接说出来,对于无语言或者可以仿说但不明白什么意思的孩子可以用手势,或者指一指,或者用图片来交流都是可以的,所以我们的选择,适用于各种年龄段和不同特征的孩子。
下面我们来说一说教学中常见的选择板的使用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增加使用选择板,建议大家在初次使用选择板的时候,先让孩子选择想要的强化物,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我们要在进行教学前让孩子进行选择想要的强化物,之后进行教学项目,完成该项教学项目后,给孩子选择的强化物,让孩子把自己的选择和得到的物品联系起来。比如:在学习仿搭积木时,拿出好吃的和玩具给孩子选择,孩子选择了玩具后,告诉孩子,搭完积木后,可以玩玩具,之后带孩子做积木的仿搭,孩子跟随完成后,给孩子社会性强化,也就是语言夸赞或者手势表扬后,告诉孩子,这是你选择的玩具,给你玩,说完把玩具给孩子玩儿。
在这里要划一个重点,就是家长在提出选择的时候,不说“好不好”、“行不行”、“能不能”,如果在做教学任务的时候,家长提出了“我们仿搭积木好不好”,孩子回答“好”的话,任务可以继续进行下去,但如果孩子回答“不好”,那么这项任务还做吗?如果继续做,那么是给了孩子选择的机会,但是没有尊重这个选择,如果不做这个任务了,那么就没有完成学习任务,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家长就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所以,家长要给孩子选择的机会,但在提出选择的时候,就要提前设定好一定的目标,你期望得到孩子什么样的回应。生活中不要控制孩子,孩子是主导者,但不控制孩子不代表不管孩子,我们不主导孩子,但我们需要引导他(她),我们要成为孩子学习和生活中的引导者,引导孩子朝着我们设定的目标前行。
为了孩子的康复效果,为了孩子快乐成长,在条件与场景允许的情况下,请给他(她)足够的尊重和选择权,让他(她)做自己想做的事,选他(她)应该做的选择,让他(她)在选择中更自信、更有主见,而不要一不放心、二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会自主自由发展。
因为这样,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1)孩子感受到被理解与尊重。因为每一个宝宝,从出生起他(她)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她)也渴望自由和被尊重,给孩子选择的机会,会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2)锻炼孩子独立思考。思想支配行为,孩子在行为选择的过程中,会认真思考我要什么,如果是两种都喜欢的物品,都想要,那么我要抉择要哪一个,如果是两个不喜欢的物品,也在独立思考,选择一个自己能接受的。让孩子进行选择,而不是从成人的角度帮孩子做选择。
(3)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做出恰当的选择,他(她)会很开心,“我也可以自己做决定”,“我”能够自主地去做一些事情,会大大提升他(她)的自信心。总之,把握好孩子的“选择”的“度”,对提高康复效果,孩子快乐成长非常有好处。
最后,希望家长客观、理性的认识孩子的“选择权”,不偏颇不极端,掌握选择的要求、内容与方式方法,并运用到生活中。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