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把握自闭症孩子“选择”的“度”?(上)
- 分类:科普指南
- 作者:小月月
- 来源:小小月亮船
- 发布时间:2021-02-22 09: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对星宝来说,不是不给他选择的机会,而是要斟酌哪些选择应该交给孩子,哪些选择不应该交给孩子,需要把握孩子选择的“度”,那么这个度应该如何把握呢,今天我们就具体说一说
如何把握自闭症孩子“选择”的“度”?(上)
【概要描述】对星宝来说,不是不给他选择的机会,而是要斟酌哪些选择应该交给孩子,哪些选择不应该交给孩子,需要把握孩子选择的“度”,那么这个度应该如何把握呢,今天我们就具体说一说
- 分类:科普指南
- 作者:小月月
- 来源:小小月亮船
- 发布时间:2021-02-22 09:00
- 访问量:
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对于普通的孩子来说,他们的“选择权”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话题,那就是:必须充分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这对于孩子的快速成长、智力开发及情感培养大有益处。
而自闭症儿童,他们往往兴趣狭窄、行为刻板,不喜欢与人沟通交流,共情能力比较弱,那么他们的“选择权”就是一个值得斟酌的问题了。在多数情况下,自闭症孩子成长中都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家长往往认为替孩子做选择是必须的,因为他们不会选,或者是不具备选择的能力。也有少数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刻板与“固执”,往往做出妥协,与其让孩子哭闹,不如干脆让他自己选择。“他不理人,我有什么办法”,“我们家孩子就喜欢重复动作”等等。虽然有这样的情况,我们还是要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
像刚刚提到的,家长做出了妥协是不恰当的。对这些孩子来说,不是不给他选择的机会,而是要斟酌哪些选择应该交给孩子,哪些选择不应该交给孩子,需要把握孩子选择的“度”,那么这个度应该如何把握呢,接下来我们就具体说一说:
一、孩子“选择”的前提条件是家长先将“场景”与“环境”选择好
- 场景必须是安全的。关于场景安全方面,孩子往往不具备这样的选择能力,家长必须替孩子选择好,比如孩子喜欢走高的地方或者边边角角的地方,那在过马路时,就不能让孩子继续走边边角角,必须引导孩子在绿灯亮起时走斑马线。安全无小事,在涉及到场景的安全时,家长必须要认真严肃的对待。
- 孩子行为必须是环境允许的,比如在上课时躺在地上、哭闹、不分场合的脱裤子大小便等,这些行为是禁止的,不能交给孩子选择。
二、鼓励孩子那些有利于“康复”要求的行为“选择”
也就是说孩子的选择是有利于孩子康复的。比如孩子突然主动用语言表达了,孩子突然与其它的孩子一起玩了等的,哪怕说的、做的不准确也不要紧,要给孩子以鼓励、表扬,及时强化。当孩子想要和其他的小朋友玩,但又不会表达时,可能就是单纯的拽住其他的孩子,这时我们的家长不要急冲冲的跑过去训斥孩子,这是孩子“选择”去找小伙伴玩儿,希望进行社交,我们应该鼓励孩子有想要一起玩儿的意向,同时要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可以带着孩子说,“我们一起玩儿吧”,或者是“我想和你一起玩儿”。孩子想要一起玩儿的行为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强化,那么孩子以后会更愿意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儿的。
三、允许孩子的那些与康复不冲突不矛盾的行为“选择”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有与康复不矛盾不冲突的行为,这样的行为选择,家长要允许。比如孩子吃饭时要把碗筷摆的非常整齐,或者穿衣服不能露出胳膊和腿,这些与我们的康复教学并不冲突,不影响生活,那么这些行为我们是可以让孩子选择是否进行的。如果出现的是自我刺激、自伤行为,影响到了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那么这些行为就不被允许继续下去。
四、恰当处置孩子“不恰当”的好奇心行为选择
比如:孩子在车上突然要摸车上的键,出于安全我们可以阻止孩子摸,但一定要理解,这往往是孩子的好奇心,但我们也需要给孩子一个行为回复,告诉孩子这是危险的。
五、康复工作中最大限度的让孩子主动选择
1、给孩子奖励时强化物的选择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非常强调孩子的选择,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强化物,我们不能理所当然的认为孩子喜欢什么,或者以对孩子的了解,推断孩子想要什么,甚至觉得什么健康就直接作为强化物给孩子。但是这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孩子的喜好经常会变,有的孩子今天喜欢小汽车,明天就喜欢恐龙了,后天又会喜欢气球,这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在给孩子奖励的时候,我们可以问一下,你想要小飞机还是恐龙,给孩子选择强化物的机会,让强化物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说一个平常的例子,孩子有的时候都觉得别人的玩具最好玩儿,别人的东西最好吃了,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玩儿小飞机,可能下一次在选择强化物的时候,就会选小飞机。看到别人吃了饼干,就算孩子不喜欢吃饼干,也有可能选择饼干这个强化物,所以孩子的选择可能随时都在变化,所以在给孩子强化物的时候,让孩子做选择,选择他当时想要的东西。
2、安排孩子一项他可能完成的任务时让孩子选择
比如说我们的教学任务有插蘑菇钉和串珠子时,我们就可以问孩子,“你想要先插蘑菇钉还是串珠子”,孩子选择先做哪一项都可以,孩子既可以体会到选择的快乐,也有了任务的练习和能力的提升。比如去超市时,我们家长和孩子一共买了两样东西,是饮料和蔬菜,那这时就可以问孩子:我们要拿东西回家,你想要拿饮料还是拿蔬菜?只要孩子做了选择,那么孩子在自己做出了选择同时,也完成了任务,我们就有机会可以表扬他,并且做了一个很好的强化。当然,如果是孩子特别不愿意做的项目,也可以给孩子选择的权利,比如同样是练习观察模仿能力,可以告诉孩子,我们开始练习模仿了,你是想用积木还是珠子呢?那么孩子思考的重点就不是我要不要做,而是我用什么做。这里的任务不只是教学上的,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个看似不经意,或者无所谓先后的选择可能在孩子眼中就是不一样,会让孩子有更多的主动性,会更好的配合。
3、孩子喜欢的活动结束时可以请孩子自己选择
我们在生活或者教学的过程中,会有时候出现一个状况,当孩子拿到一个特别喜欢的玩具,或者在什么地方玩儿的特别开心的时候,会拿不走玩具,或者孩子不愿意离开,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给孩子选择,比如说要拿走孩子玩儿的小飞机,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小飞机快要去休息了,你想再玩3秒还是5秒,孩子说再玩5秒,那么我们就可以数5秒,然后拿走小飞机,说“时间到了,小飞机要回去休息了”,这是一种情景,当孩子在玩具店里一直玩儿玩具不想走的时候,就可以告诉孩子,我们要回家了,你想要再玩儿3分钟还是5分钟,孩子回答后,家长可以利用手机的计时器开始计时,计时器响起的时候,告诉孩子,时间到了,我们要离开了,是孩子自己选择的玩耍时间,在离开的时候也就会有更多的主动性和配合性。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