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强化物 |深入剖析强化和贿赂之间的关系
- 分类:科普指南
- 作者:
- 来源:小小月亮船
- 发布时间:2020-12-19 23:11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强化物是应用行为分析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这个概念并不是只针对自闭症谱系障碍才提出的。我们所有人,在做的任何事情,其实说白了都是因为强化物的给予和厌恶刺激的移除,才发生和持续的。
说说强化物 |深入剖析强化和贿赂之间的关系
【概要描述】 强化物是应用行为分析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这个概念并不是只针对自闭症谱系障碍才提出的。我们所有人,在做的任何事情,其实说白了都是因为强化物的给予和厌恶刺激的移除,才发生和持续的。
- 分类:科普指南
- 作者:
- 来源:小小月亮船
- 发布时间:2020-12-19 23:11
- 访问量:
强化物是应用行为分析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这个概念并不是只针对自闭症谱系障碍才提出的。我们所有人,在做的任何事情,其实说白了都是因为强化物的给予和厌恶刺激的移除,才发生和持续的。强化物就像孙悟空的尾巴,逮住了,怎么折腾都行。逮不住,这孙猴子就要大闹天宫。那什么是强化物?它跟贿赂又有什么区别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什么是强化物?
要理解强化物,我们首先要记住以下几个关键词:紧随行为之后、当前想要的、提高行为发生概率的、刺激。虽然不难理解,但是依旧有很多家长会曲解强化物的概念,导致在使用的实操过程中出现问题。小月月接下来会跟大家详细讲讲。
1、紧随行为之后
其中有两个要注意的知识点:紧随、之后。紧随,意思就是强化物要在期望的目标行为出现之后要马上、及时、赶紧、快速、麻利儿、迅速的出现。之后,意思是强化物应该是惊喜,要在行为出现之后才能呈现,而不是在行为出现前就给予,那是贿赂。例如,我今天讲了一个笑话,你过了一年才哈哈大笑。因为强化物没有随着目标行为(讲笑话)而马上出现,所以我讲笑话这个行为并没有增加。相反我会因为讲了笑话没人笑,而非常沮丧,在之后的时间内,我不再会讲笑话给别人听了。
2、当前想要的
很多人认为强化物就是孩子喜欢的,比如玩具,零食等。其实这种对于强化物的理解是错误的。举个例子:我很喜欢钱,但是我现在行走在一望无尽的撒哈拉沙漠,马上就要渴死了。那么对我来说是一瓶水更有可能成为强化物,还是一百万更有可能成为强化物呢?显然是一瓶水,因为在当前我更需要水,但是你能说我不喜欢钱吗?但明显一瓶水的强化效能在此时要高于一百万。
3、提高行为发生概率的
其实这么说并不严谨,因为强化物除了可以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还可以增加时长,强度,反应速度等。但是各位一定要记住,如果一根棒棒糖并没有增加某个行为发生的概率(时长,强度,反应速度),那么这就只能叫做棒棒糖。相反,棒棒糖增加了孩子提要求“吃棒棒糖”这个行为发生的频率,那么棒棒糖才能叫“强化物”。
4、刺激
说白了,强化物不是东西。强化物其实可以是满足强化物定义的所有事物和活动(刺激),有形的,无形的。孩子当前想出去飞奔,那么飞奔就是孩子当前想要的,也就可以当做强化物来使用。
二、强化和贿赂的区别是什么?
强化物是在目标行为之后呈现的,不仅能增加行为在之后发生的概率,还能建立孩子跟教导者之间的配合度和服从意识。而贿赂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在目标行为发生之前就给强化。第二种情况是在问题行为发生后,为了制止问题行为而承诺给奖励。
1、在目标行为发生之前就给强化
例如,你可以再看一集动画片,看完动画片就去写作业。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孩子写完作业才能得到看动画片的奖励,但是操作者却把本该在行为之后给的奖励提前给了孩子。这种情况首先会加重孩子贪婪的本性,因为孩子习惯了先甜,就不愿意后苦。看了一集孩子还想看第二集,第三集。我们应该培养孩子先苦后甜(先付出,才有回报)的意识。其次最重要的就是贿赂会降低孩子跟大人之间的配合度和服从意识。每次你要孩子做什么孩子就学会跟你讨价还价,并且孩子即使做了你要让他做的事情,也是因为那个“东西”,而不是因为你说的话。
2、在问题行为发生后,为了制止问题行为而承诺给奖励
例如,不哭了我就给你买棒棒糖。当父母为了解决一时的烦恼(孩子的哭闹等问题行为)而妥协,孩子就会知道这场游戏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上。以后孩子就会用问题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控制父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