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查看手机网站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资讯中心
课程服务
父母课堂
PREV
NEXT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
孩子难带、没进步,家长常忽略的6个问题
这是描述信息

孩子难带、没进步,家长常忽略的6个问题

  • 分类:家庭干预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7-31 20:1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今天要说的6个问题,可能是你的干预盲点。

孩子难带、没进步,家长常忽略的6个问题

【概要描述】今天要说的6个问题,可能是你的干预盲点。

  • 分类:家庭干预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7-31 20:10
  • 访问量:
详情

今天要说的6个问题,可能是你的干预盲点。

当家长有以上困惑时,往往会求助于专业康复师。

从专业的角度,我们协助父母解决这些个案问题时,往往会从三个面向来评估分析:

第一、评估孩子本身的发展能力;

第二、分析孩子所处的环境提供的是协助还是阻碍;

第三、调整任务本身的特性与难易程度;

在寻找孩子做不好深层次的原因时,我们发现,除了孩子自身能力发展有障碍以外,很大的问题出自孩子成长的环境。

孩子在大人创造的环境中成长,一岁以前,家长对孩子发展都很熟悉“一视二听三抬头,四握五抓六翻身……”,也都能提供相应的帮助。

但一岁以后,孩子的学习成长所需能力更为复杂,家长也渐渐力不从心,不知不觉就为一些问题埋下了隐患。

在家庭层面,家长怎么做到尽可能给孩子提供支持,而非阻碍?根据我30年的经验与实践,我总结了6大问题,它们很基础,但家长常常忽略。

孩子是否有规律的生活?

图图今年9岁,尽管妈妈每天都交代他晚上9点半前要做完作业,但他还是随心所欲,想玩游戏就玩游戏,完全没把妈妈的话听进去。

妈妈非常无措,“他就像是一个迷迷糊糊的小懒虫。生活完全没有规律,甚至大晚上不睡觉。导致什么事都做不好。”

对孩子来说,规律的生活作息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减少非预期发生事情所产生的焦虑,还可以帮助孩子提升学习动机与稳定情绪。

家长一定要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规律生活,让孩子能够预期他的生活。

养成规律生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 有没有午睡习惯?每天几点起床?

  • 几点就寝?

  • 午餐、晚餐或点心时间是否固定?

  • 平时吃一餐饭需花多少时间?

  • 有多少时间是游戏时间?

  • 有没有调整好排便习惯?

  • 大人能不能掌握到孩子平时的生活作息?

 

这里我想重点强调,每个孩子的生活作息表应该是配合家庭本身的生活状态调整,是个性化的。

但是三岁左右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睡眠时间(10-13个小时)和户外玩耍时间。

想想看!一起列出家庭生活作息表吧!

你是否常以大人的角度看问题?

这是场景你可能都很熟悉:

早上妈妈着急上班,孩子自己穿衣慢吞吞,妈妈就帮忙穿衣了;

孩子吃饭撒一地,奶奶看不惯,就一直坚持追着孩子喂饭;

选择方便使用的学习杯喝水与使用辅助学习筷来吃饭;

……

因为孩子动作慢、不完美,就帮孩子做好所有事情,其实是非常需要警惕的事。

我们的孩子有障碍,生活中一定会出现各种问题,包办虽然能节省很多时间与不便,但实际上我们却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很多日常练习的机会。

选择太便利的工具反而会成为孩子往更高能力发展的绊脚石。

这里重点强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和学业同等重要。

很多家长会说,道理我都懂,但是很难做到,这里也教大家一个小技巧。

我们可以罗列出最想让孩子学会的是什么能力,然后一次调整一件事情。比如收书包,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把时间提前到前一天晚上让孩子去做。

想想看!你今天帮孩子做了多少其实他可以自己做(或许会做但做起来没有很完美)的事情?

你是否因为孩子有障碍而过分苛求?

有个妈妈跟我说,孩子刚发现有障碍时,她总希望能通过加强训练让孩子赶上同龄人。

孩子手脚不太协调,她就让他不断训练推球,一次做几千个。即使孩子累了,发脾气,妈妈还是强迫他继续做下去。

这么多年,我接触过不少不知所措,不自觉抬高要求,把小问题放大化的家长。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常常因为孩子是“特殊需要儿童”而表现得焦虑、暴躁,甚至是过于苛责孩子。

其实很多特殊需要儿童身上存在的问题,普通孩子身上也会存在。每一个孩子首先是儿童,也各有特性,接纳才是科学干预的第一步。

想想看,你今天有因为孩子落后于同龄人,而苛责他吗?

你是否认为孩子游戏能力不重要?

玩是学龄前儿童(0-6岁)的首要任务。

在自闭症领域,游戏被灵活运用于各大实证有效的干预方法中。

我们可以清楚知道游戏能帮孩子——

(1)消耗体能、释放压力进而提供学习需要的身心平衡;

(2)练习技巧为日后长大成人的生活所需准备。

对于一般孩子来说,玩太自然了。

但对于特殊孩子来说,玩是需要花心思的,因为他们时常喜欢自己玩自己的,我们很难加入他们。

其实和特殊孩子做游戏,并不需要复杂技巧,家长只需要:

1. 以孩子为主导性,跟随他们做相同的动作,从轮流开始,慢慢加入到孩子的玩耍中;

2. 加入后,可以给孩子设置一些障碍,或引入创新性玩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以此发起简单互动;

3. 有了互动之后,在孩子游戏依旧有浓厚兴趣时,开始思考如何在游戏中融入学习目标,如颜色教学、数字教学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A. 和孩子互动时,采用面对面的姿势。

B. 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用语要简单化。

想想看! 你今天和孩子快乐地玩耍了吗?

你有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吗?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一定要按大人的想法去规定孩子要做的事情?比如,孩子回家后一定要先洗澡再吃饭? 

其实跟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一点,就是知道孩子喜欢与讨厌的事情,然后生活上适当的情境可以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比如,今天的晚饭,你想吃排骨还是花甲?爸爸妈妈每天抱你,你是否喜欢?

因为选择也是需要练习的,在选择的过程中孩子需要思考、决定并学习承担后果。

这样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练习,家长只要把命令句改成疑问句,不但表现了对孩子的尊重,更能提升孩子的执行功能,同时也在帮助孩子练习未来独立生活的技能。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尊重孩子的感觉,理解孩子的喜好,进而给予适当选择的机会,来提升孩子的参与动机。

想想看! 今天使用了多少命令句,有没有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呢?

你是否经常因孩子行为暴怒?

当孩子行为踩到你的底线时,你会如何处理?

很多专家都会说,希望大人比孩子更成熟做个“戒吼妈”,但生活上充斥着忙绿、

压力与负担,大人时常会断了理智线。

这时暂时离开现场,或许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对于孩子的态度朝向“温和而坚定”努力,做一个快乐的照顾者。

坚定并非固执一层不变,而是让孩子有一个可预测,知道自己被期待做什么。

孩子周围大人要有共识与态度保持一致性。若一个孩子的行为今天可以被允许而明天却不行,爸妈不允许但爷奶却可以。这会造成孩子预期心理的混乱。

所以,当孩子的行为超出了你的接受范围时,先冷静或暂时离开,接着试试看同理并说出孩子的情绪,并一步步做到坚定。

想想看! 今天因孩子行为暴怒了吗?

我一直坚信,养育没有专家。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只要掌握一定方法,每个家长都可以把孩子带好!

 

 

 

文/张韶霞

关键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父母课堂

河北月亮船儿童康复中心是由英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河北省兴冀健康产业研究院合作筹建,以儿童孤独症(也称自闭症)的评估、康复、培训为经营范围的孤独症康复专业机构。

联系方式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友谊北大街230号英华大厦8楼

留言板

留言应用名称:
客户留言
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