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大家对感统失调训练并不陌生,今天小月月要跟大家分享几个感统失调训练的误区。避免这些误区,对于我们的感统训练非常关键。
误区一:孩子不需要爬,可以直接学习走路
有的孩子成长没有经过“爬”这个阶段,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会弄脏衣服,可能是会磕到碰到,还有可能是孩子爬行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需要家长寸步不离的保护,所以有的孩子就直接被放到了学步车上,省略了“爬”这个过程。但是“爬”是孩子成长发育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孩子通过不断努力的抬头,根据视觉和听觉得到的信息,来探索这个新的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还可以促进四肢和躯体的协调平衡能力,所以爬行对于孩子来说是重要且必要的环节。错过了,就有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平衡较差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因此家长应鼓励孩子多爬行。
误区二、感统训练是老师的事儿
很多家长认为感觉统合训练很专业,同时自己又没有时间,就直接让专业老师带孩子做感统失调训练就可以了,这种观念也是需要有所改变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陪伴孩子最长时间的老师,家长的鼓励和赞美是孩子努力训练的动力,同时也是发展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大有益处。而且孩子学习的每个阶段都应该有家长的参与,感觉统合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目的,这就需要家长带领孩子在课上、课下进行训练,不断积累数量,期待孩子的质变。并且,感统康复训练,只要掌握住要领,家长也是能够做得很好的。
误区三、感觉统合是体育锻炼
有的家长认为感统失调训练能够增强力量,增加一些体育技能,单纯地为上体育课做准备。其实感觉统合不仅是对各种技能的训练,更是针对大肌肉、小肌肉、手脑协调和整体协调性的训练。大肌肉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肌肉和神经的发育,但它对身体感官的刺激非常有限,能达到的效果也并不明显,而感觉统合的训练是在我们创设的环境中,让孩子接受丰富的、正确的、不间断的感觉刺激,传输到大脑后,达成孩子积极行为反应的目的,如果只是单一、大量地进行某一方面的刺激,那么训练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