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研究!融合中,孤独症孩子真的能和普通孩子能建立友谊吗?
[荐]
- 分类:新闻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8-06 21:06
- 访问量:
【概要描述】“老师,我家孩子要三岁了,我们要去幼儿园,您看他能力行吗?”
“我们宝宝在幼儿园不怎么和小朋友玩,还总是捣乱,要怎么办啊?”
“老师,我们孩子今年要尝试去小学了,我真的担心她融入不进去。”
最新研究!融合中,孤独症孩子真的能和普通孩子能建立友谊吗?
【概要描述】“老师,我家孩子要三岁了,我们要去幼儿园,您看他能力行吗?”
“我们宝宝在幼儿园不怎么和小朋友玩,还总是捣乱,要怎么办啊?”
“老师,我们孩子今年要尝试去小学了,我真的担心她融入不进去。”
- 分类:新闻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8-06 21:06
- 访问量:
“我们宝宝在幼儿园不怎么和小朋友玩,还总是捣乱,要怎么办啊?”
“老师,我们孩子今年要尝试去小学了,我真的担心她融入不进去。”
这些都是我们一线教师经常听到的疑惑。暑假的来临,也就意味着入学季已经不远了。9月的脚步悄悄靠近,很多孤独症家庭也开始为孩子能不能进入普教环境而着急上火。
通过上面常见的家长疑问,不难看出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在普教环境中能力是否达到、是否可以遵守规则、是否能有恰当的社交行为等,都是特别地关注。但是今天,我们要来聊一聊除了适应力和社交规则之外,孤独症儿童在普教环境中的另一个极其重要(却往往被忽略)的方面-友谊关系的建立。
1
每当孩子接近3岁、6岁,很多家长都会着急想要送孩子进入普通的教育机构,让孩子能够有充分的机会和典型发展的小朋友们融合,并从中相互学习。
不得不说,融合全纳式的教育对我们的孩子确实是有很大的帮助,孩子可以从同伴身上学习到行为规范、小朋友们之间互相模仿也更加自然;而典型发育的小伙伴们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孩子、建立同理共情能力。然而孤独症的孩子们和典型发育的小朋友们真的能够建立长久、和谐的友谊吗?
在今年(2022年)的国际孤独症研究学会(INSAR)上,Crompton博士发布了自己团队的发现:孤独症的孩子往往更愿意和相似的孤独症儿童做朋友。
在被观察研究的一个青少年兴趣班中,学者发现孤独症的儿童和相似的同伴发起、回应社交互动相对比孤独症-典型儿童组合高出很多。而这个发现在典型儿童中也是一样的,即典型发展的儿童更倾向于和典型发展的儿童进行互动。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孤独症孩子本身社交就不好,可能不会过多的发起社交互动吧,但是孤独症儿童回应典型儿童也是比较少数的,并且典型儿童也很少主动邀请孤独症儿童参加互动。总的来说,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往往会倾向于和自己相近的、能说到一起去的人在一起,那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不管是典型还是孤独症儿童。
2
但以上研究结果并不是说孤独症孩子和典型儿童之间没有办法建立友谊,研究中的孤独症儿童和典型发展儿童也是有进行社交互动的,只是大体上,各类的孩子更倾向于和自己近似的人互动而已。
我们知道孤独症儿童的神经发育和典型儿童不一样,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想法、生活习惯、做事风格等都是不一样的,那么两类不同的孩子习惯于寻找和自己一样的同伴,其实也是说明同类人互动所付出的精力更少、更容易。
另外,研究发现典型儿童同样是更倾向于回应他人,他们的主动发起相对没有回应行为多,而且不管是发起还是回应,典型儿童在一个集体环境(2-3人)中刚开始的社交行为相对较少,随着时间的增加和关系的建立,孩子们集体中的互动行为才会慢慢增加。所以当我们看到孤独症的孩子更倾向于回应、不主动发起,或者在集体环境中社交减少、慢热等,要知道很多典型儿童也是如此的,所以不必过于担忧。
既如此,做融合还有意义吗?
3
我们是不是就不要给孩子做融合了呢?
当然不是!我们都知道,如果自己的社交圈内只有会附和自己的人,我们永远接触不到不同的观点以及文化,那么我们的成长就是有限的。所以给孩子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孩子接触不同的人,对孤独症儿童和典型儿童都是很有帮助的。同样的,典型发展的儿童其实也很需要额外的支持来学习如何更好地和孤独症儿童交往。这些都是需要更多的融合实践与普及才能够达到的。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想要提醒各位家长,能够生存在一个社交环境中,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朋友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孩子能够交到关系很好、甚至能维持很久的好朋友也是特别重要的。所以在融合的过程中,不要忽略那些和孩子“志同道合”、思维相似的孤独症朋友们!
作者:songjingmiao
留言板